为什么泰国作为君主立宪制国家有总理,却没有首相
泰国的国体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是国家元首,其没有实际的行政权。行政权力的属于总理,谓之政府首脑。政府首脑的产生又和其所在政党在议会中拥有的席次有直接关系。政府换届要举行大选,大选选的是政党在议会中的席次,而不直接产生总理。哪个政党在议会中超过半数,这个政党推荐誰,谁就是当然的总理,但是要经过国家元的认可,就泰囯来说就是泰国国王的批准。日本亦是,日本叫天皇,天皇行国家元首之权力,而总理则为政府首脑,行使行政管理权力,英国也是如此。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君主立宪制。
而共和制的政府总理是国家元首任命的。如法国,国民选出总统,总统再任命总理组阁,总理对总统负责。当下的俄罗斯亦是这种体制。
另外一个是总统制。如美国就是。美国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行使行政权。议会行使立法权。最高法院行使最终的司法权。
一个国家的政体国体不同,不但形式不同,名称不同,国家实际运行的程序方式亦不同。总理和首相只是叫法不同,实际权力相同。
谢谢邀答。
这其实的翻译问题。世界各国的政府首脑的中文翻译各不相同,例如prime minister可以翻译成总理也可以翻译成首相。
通常来说如果是君主制国家,政府首脑就翻译成首相;如果是共和制国家,则翻译成总理。当然这个更多的是因循成习,并没有什么一定的标准。
说回泰国政府首脑为什么称为总理,原因有二。首先,泰国总理设立与1932年,当时中国还是民国时期,并没有总理一职,但是好在之前的北洋政府时期有内阁总理,而北洋的内阁总理源自晚清的内阁总理大臣,那晚清的内阁总理大臣又是来自日本的内阁总理大臣(今天翻译成日本首相,实际上日本仍写作内阁总理大臣)。在今天看来,总理应该是共和制国家的政府首脑,但是在当时没有分的那么细,也就是说在当时君主制和共和制国家的政府首脑的译名都是很随意的,所以就将泰国政府首脑翻译成总理,直到今天。
此外就跟1932年泰国总理的设立有关系。1932年泰国总理一职正式设立,只不过不是君主自愿的。在此之前泰国是君主专制国家,而这一年泰国军方发动政变,新政府成立后给了国王两个选择:把权力交给议会继续担任国王(君主立宪)或者直接退位。拉玛七世选择了保留王位,并做了以下著名的答复:为了使成立君主立宪制政府的过程能够尽可能柔和地进行,我同意成为一个傀儡。所以泰国的君主立宪与其说是改革,不如说是革命。当时除了君主还在台上,其他跟共和制没有任何区别,所以翻译成总理也是贴切的。
顺便说一句,除了总理、首相外,俄罗斯、意大利等国总理的称号直译应为部长会议主席(Chairman of the Council of Ministers)。
英拉和他信这两位泰国总理,为何在任期内遭遇政变和弹劾
简而言之,他信和英拉代表的新兴势力和泰王代表的勋贵利益之间差异太大。
现在的泰国,按照泰王室是曼谷第一王朝,建立于1782年,从建立者拉玛一世到现在的拉玛十世,在200多年的历史里,泰国形成了以泰王为首的勋贵集团,控制着泰国的经济、军事等。在1932年,泰国转变为君主立宪制,但是在社会架构、土地分配问题上,并未进行彻底的革新,固有的利益集团没有被打破,一直延续至今。
英拉和他信所属的西那瓦家族,并非泰国的勋贵集团。在19世纪中后期,他信的曾祖父丘春盛才移民到曼谷,在1908年定居于泰国清迈。在1932年,他信祖父丘昌开办工厂,用进口的丝绸制衣贩卖,他信家族开始发迹。在1938年,丘昌改姓为西那瓦。
在他信之前,西那瓦家族的影响力只局限于清迈一禺。在1982年,他信读完博士学位后,创办了西那瓦电脑服务与投资公司,随后开始快步发展,公司于1990年上市,垄断了泰国移动通讯和电视行业,西那瓦家族成为泰国名声显赫的家族,为他信在2001年登上泰国总理的位置立下大功。
所以,从他信家族的发家史,可以看出西那瓦家族是泰国后起之秀,真正发迹于20世纪中叶以后,于长期执政的泰王室为核心的勋贵集团并不是同类。而且双方的对于经济问题的看法也不同,立足于现代经济的西那瓦家族,以他信和英拉为代表,依托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泰国的整体转型。
具体策略是推动勋贵把持的企业改革,引进外资等。在对泰军方长期干政的局势,他信推动警察系统的扩大,以削弱军方权力。在对农民问题上,推动医疗改革,实行30泰铢的医保。提供农民低息贷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等。
他信的政策其实可以说是王安石青苗法的弱化版,以国家的力量为农民提供经济、医疗的支援,减少勋贵集团对农民的压力,提高泰国的整体竞争力。但是对于泰国勋贵集团而言,他信的政策无疑是釜底抽薪之策,双方是无法进行政治妥协的。
谢邀!英拉和他信在任期内遭遇弹刻下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政府没有绝对权威的掌控军队,在泰国王室和泰国军队互相迎合并与英拉他信形成离心分裂作用,一旦″触害″了泰国王室的利益,王室联合军队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弹劾政府总理,此时政府形同于虚设,王室与军队勾结可以造成巨大的力量,不仅能够欺骗民众,还可以随时推翻政府,弹劾是王室和军队改变政府最"明智″的政变选择,并且在任期内作出弹劾,更能使王室和军队抓住对其有利的主动权,调遣军队施加压力。可见,掌控军队是决定政府生死存亡的必然关键,古今中外,历来如此。
谢邀。
此事说来话长,要从泰国吞武里王朝的吞武里大帝达信之死说起。达信(Taksin)是泰国的民族英雄。他击败了缅甸的入侵,建立吞武里王朝。
公元1763年,缅甸入侵泰国,很快就灭亡了大城王朝,泰国几乎全境沦陷。为了不当亡国奴,达信在东南沿海聚众起义,扺抗缅军。在泰国人民的共同支持下,很快就取得了胜利。到1770年,不但打败了缅甸侵略者,还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吞武里王朝,史称达信为吞武里大帝。由于达信对泰国有再造之恩,因此广受民众拥戴。至今毎年的12月28日还是泰国的郑王节,广受民众纪念。
只可惜好景不长,吞武里王朝建立后才短短十几年,到1782年就被一场军事政变推翻了。达信成了一个绝无仅有的一个强大王朝的创立者同时也是一个亡国之君。而发动这场政变的昭披耶却克里,建立了曼谷王朝,并绵延至今。
曼谷王朝又叫却克里王朝,就是今天的泰王国,昭披耶却克里正是拉马一世。当年发动政变之时,把达信装入麻袋,用檀香木活活打死。达信临终前发下诅咒:夺我王位者,九世而亡。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之间二百多年过去了。拉玛王朝也传到了第九世王,拉玛九世,就是上一任泰王普密蓬。这时泰国政坛出现了一个人物叫他信(Thaksin)。请注意:他信(Thaksin)和达信(Taksin)两个名字发音完全一样。而且都是华裔,汉姓都姓郑,祖籍都是中国广东梅州人。
他信几次当选总理且深得民心,在民间百姓早把他当成吞武里大帝达信的化身,同时又有达信当年九世而亡的谶语。所有这一切都让当时的泰王普密蓬拉玛九世坐立难安。然后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又是政变,他信出走。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就算他信出走了,他妹夫依然能当选总理。就算他信被判有罪了,他妹妹英拉还是能当选总理。这种种迹象都让泰王室坐卧不宁,惶惶不安。
书归正传,他信被政变下台,拉英被弹骇,表面上看是泰国军方搞的。但是不能忘了,泰王才是泰国军队的最高领袖。如果没有泰王默许,甚至授意,军方敢这样胆大妄为吗?泰王室在泰国象神一样的存在,军方敢忽视这尊神而擅自政变吗?这之前军方倒也有过政变,但泰王不同意,把军方头目招来大骂一顿,军方连大气都不敢出,乖乖的马上还政于民。但是他信被政变时,泰王拉马九世竟然一声不吭。这又说明了什么?
相信说到这里,题主心中已经明了,就不必多说了。
谢邀!简明扼要地梳理一下。泰国属于君主立宪国家,这样的国家并不少见,比如大英帝国,日本等,不一一列举。在君主立宪国家中,国王只有象征意义,真正行使国家权力的是政府,军队属政府机构。但泰国的情况特殊的不能再特殊,国王在民众中享有无可替代的威望,政府治国理政,军队保家卫国,实际上形成了三个权力重心。三个权力重心中王室和军队更像是一个联盟,往往是当王室利益受到损害和威胁的时候军队就会发动政变,推翻政府,泰国己经成为政变最为频繁的国家,在泰国隔几年不发生军事政变民众都觉得不好意思,当之无愧的政变王国。他信、英拉等执政时削弱王室影响力,触动王室利益,国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军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手的。王室的利益暂时得到巩固,但肯定也会产生后遗证,现在的泰国年轻一代也开始谋求削弱王室权力强化政府职权维护政治稳定。谢谢诸位看官!
他信当年可是政坛黑马,一时无双。说今天的塔纳通像当年的他信,其实还差得远呢。他信创立的泰爱泰党,2001年大选曾一举拿下下议院多数议席,实现“一党组阁”。2005年大选,泰爱泰党又获得248席位,近乎一半。可见他信在泰国的巨大影响力。但是,他信自己也并非一点把柄都没有。“售股丑闻”、“拉查达土地案”等都令他身陷舆论危机。更为重要的是,他信可能因为自己领导有方,政绩彰著,而有些忘乎所以。他曾经对媒体说,要想让我下台,只要国王在我耳边耳语一声,我便从命。但是,他这种态度表面上是尊重国王,但其实是有些藐视国王,令很多保皇派非常不满。2006年,军方发动政变,将其推翻。从此他信流亡海外。而他信胞妹英拉下台,也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政府主导的“大米收购计划”,由于市场策略发生偏差,导致政府和民众都遭受巨大损失。其中,政府部分官员比如商业部长汶嵩等徇私舞弊,中饱私囊,令政府信誉扫地。此外,英拉在任期间,曾试图修改法令,帮助他信回国,引发军方及社会保守势力不满,最终2014年受军方政变下台。
泰国总理为什么不得善终
不请自来,金陵少年作答。
主要原因,不外乎部队叛乱。阶级利益冲突是本质 泰国动荡背后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阶级利益冲突。
其实长期以来,泰国的大部分总理,都是退休或离职后的军人,真正的文人总理不多,泰国其实是一个陆军唯大的国家,所以,当军队不满意总理,或不满意自己所支持的总理的时候,就会逼宫,逼宫不成,就会政变。现在的总理也想撤换三军的司令呀,但是,就要评估说是否划得来,搞不好,又是一次政变。
国王拥有绝对权威;军方仅效忠于国王而非政府,在党派斗争达到无法调和时,发动政变“政治洗牌”,经过过渡期后重新举行大选。而新的民选政府往往又会陷入新一轮恶性争斗。 泰国军人干政传统 泰国军人执政曾给泰国政治抹下浓重色彩。
1932年泰国一政党领导的政变成功后,少壮派军人组成临时政府,开创了泰国军人干政的先河。 此后泰国经历了数届军人政府,其间虽有文人政府也是短命的。泰国军人更多是幕后操纵,军事政变的频率很高。
说这样的话,还为时过早,泰国总理英拉现在怎么样,谁也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现在应该过得还行,只是不能回国,生活的其他方面基本没有什么影响。虽然现在泰国的现任总理已经和各国打招呼,请求帮助把英拉给遣返,但这却也是一个圈套,回来,泰国监狱就为你敞开,不回来,正合我意!
英拉,作为泰国前总理,深受泰国人民额喜爱,但政治家却不喜欢她。英拉在泰国有着非常多的民众基础,她总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但也是因为这个后来是她被迫离开。现在的泰国有着非常明显的弊端—军政不统一,虽然说是民主,但军队与政界分开,而且国王在泰国有着非常高的荣誉象征,圣神不可侵犯。军队虽没有明确的说明听国王的调遣,但事实上却形成了一种统属关系。因为英拉在泰国的影响力日益增长,国王,其他政党都越来越反感她,于是在反对党给她下了一个局后,英拉只能离开泰国。
我们先来说说这个局,这个局中最大的阴谋就是英拉收购大米案,这一事件成了英拉下台的最大的武器。英拉作为一名女性,一直给人一种善良,体贴民众的感觉,事实也是这么做的,在当选前,英拉曾保证自己上台后,一定会高价收购农民的大米,以此来提高农民的收入,这一诺言为英拉选举中得到了许多选票。
在当政后,英拉履行诺言,确实高价收购大米,但这中间出现了问题。英拉因为从政经验不足,造成了手底下的官员对她的政策进行了改变,你不是要收大米吗?我也收,但我不收本国的,从其他地方收购以较低的价格收购大米,转手回来高价卖给你,这一来一回,从中赚取了巨额的差额。而英拉却没有发现这点,任由这些不是本国的大米进入国库。
这中间如果你仔细发现,这件事情中肯定是有反对政党的参与,不然不可能这么顺利,如此大的窟窿,怎么可能能够悄无声息的发生。本想着提高农民的收入,却没想到这一举措给自己带来了如此大的伤痛,也使泰国损失巨大。紧接其后的泰国反贪局对英拉展开了调查,这一切都过于顺利了。最终英拉被指控滥用职权,解除了她的总理职务。
巴育发动政变,英拉不得不离开泰国,他最终会不会不得善终?这不一定,如果她不想回来当政,并且不再插手泰国事务,那她结局应该还不错。如果她执意回到泰国,结局可能不得而知,这件事毕竟是她自己导致的错误,如果不能给民众一个交代,那泰国应该和她没有什么关系了,况且现在的泰国当政的总理可还在等着她呢!
泰国国内主导政局的势力大概可以分为三股:泰国王室、泰国军方及民选政府,但作为控制泰国的主力或者说主体,同样也作为保守势力的泰国王室及泰国军方控制着泰国绝大多数的权利及资源。虽然民选政府代表人民的力量,但是在绝对权利面前,民选政府并没有任何的依仗来与保守势力作斗争。再加之保守派内部的各种纷争,让泰国总理像昙花一现一样,分分钟被替代。
一、泰国王室与泰国军方。虽然两方作为盟友控制着泰国的绝大多数的权利及资源,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其内部就没有矛盾。毕竟泰国的资源就那么些,如果王室获得的资源过多的话,那么作为盟友的泰国军方资源就会减少。正是因为需要利益平衡,才让泰国军方直接插手很多“违法”的交易而不受制裁。王室控制着泰国明面上的“生意”,而军方控制着暴利的“灰色交易”。当然如果泰国王室与泰国军方的矛盾不可调和时,内部的危机也时有发生,这也是泰国总理经常换的一个原因。况且任何利益圈都有其边界,当两方的利益无法被满足,或者谁自身的利益受到侵害时,那么民选政府就会成为“替罪羊”。
二、泰国军方与民选政府。从泰国宪法等法律上来说,民选政府有领导军队的权利,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泰国军方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很难被民选政府控制。不仅民选政府无法控制军队,有时候还会被军队反噬。例如泰国的原总理他信,正是希望通过泰国南部的危机来加强对军队的控制,甚至已经培训处一大批年轻的中下层军官,最终由于触犯了军方的利益蛋糕而被“驱逐出”泰国,至今流亡海外。而其妹英拉也因为再次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而再次被军方推翻,与其哥一样流亡海外。
三、民选政府与泰国王室。民选政府的权利来源于王室的“授权”,但是王室作为泰国的象征,泰王作为泰国的精神领袖。一旦民选政府强势或者说民心向民选政府靠拢,那么作为象征的泰国王室就比较尴尬了。另外,泰国王室控制着大约300亿美元的各类资产,一旦泰国王室没有了权力,或者说没有了自保的能力,估计泰国的各方势力不会放弃这块“肥肉”。正是由于这些方面的“天然敌对关系”,让泰国王室与民选政府的关系其实并不好。
因此,正是因为各种限制,让泰国的总理很难长久执政。再加之三方的复杂利益关系,让泰国的政治关系剪不断理还乱。但是从总体来说,泰国的民选政府还是处于弱势的地位,虽然民选政府代表民意。
因为其实长期以来,泰国的大部分总理,都是退休或离职后的军人,真正的文人总理不多,泰国其实是一个陆军唯大的国家,所以,当军队不满意总理,或不满意自己所支持的总理的时候,就会逼宫,逼宫不成,就会政变。现在的总理也想撤换三军的司令呀,但是,就要评估说是否划得来,搞不好,又是一次政变。
泰国总理不得善终与泰国的政治环境有关,泰国国王与军方联手,民选的泰国总理大多被军事政变的形势赶下台。以他信、英拉兄妹二人为例,在泰国的支持率极高,却分别于2006年与2013年被泰国王室与军方联手发动军事政变赶下台。泰国国王需要军方的实力巩固统治,而泰国军方又需要借助国王的授权实现干政的合法性,而泰国民选总理需要对普通民众负责。泰国王室、军方与民选总理之间一旦发生矛盾,掌握法统的泰国国王与掌握枪杆子的军方会轻而易举的将泰国总理赶下台。
他信与英拉
他信在2001年当选为泰国总理,2005年成功连任,成为泰国历史上首位通过选举连任的总理。不过,他信本人虽然是富豪,政治上却更倾向于泰国底层民众,特别是泰国的农民。他信在总理任期内的各项政策,严重损害了泰国军方与国王的利益,也得罪了代表中产阶级利益的泰国民主党。
2005年,他信以超过60%的得票率实现连任以后,泰国民主党等在野党发动了“黄衫军”运动,抗议他信当选。结果,泰国国王拉玛九世与泰国军方联手,以平息国内政治乱局为借口,发动了军事政变,将他信赶下台。此后,他信流亡海外,直到今天也没能回到泰国。
2011年,他信最小的妹妹英拉带领为泰党赢得了泰国大选,成为了泰国第28任总理,也是泰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总理。英拉成为泰国总理以后,继承他信的各项政策,继续为泰国底层民众服务。
2013年,英拉政府提出了一份可能会特赦他信的特赦法案。结果,从2013年8月起,泰国的反对派又开始组建“黄衫军”运动,抗议英拉政府提出的特赦法案。与“黄衫军”相对应,他信的支持者们也组织了“红杉军”。
泰国局势再次陷入混乱,英拉不得不撤回该特赦法案。“黄衫军”并没有因此停止抗议活动,进而要求英拉下台。2014年,泰国王室与军方再次以平息国内政治乱局为借口,发动了军事政变,将英拉赶下台。
英拉被赶下台以后,泰国陆军司令巴育成为了泰国军政府总理。在2019年3月的泰国大选中,巴育成功“洗白”为泰国民选总理,实现了华丽转身。不过,巴育的处境并不好。在这一次组阁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能够安抚好人民国家力量党内各派系的利益,内部产生了激烈的矛盾。为此,巴育不得不向全体泰国人发出了一封道歉信!
泰国现任总理巴育